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生态环境部强化环评打假 一批单位和个人被列入“黑名单”

作者:admin日期:

分类:国内

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王志华1月20日表示,对环评市场出现的弄虚作假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始终坚持“零容忍”,严惩重罚、综合施策,推动环评打假进入遏增量、清存量阶段。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在生态环境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王志华介绍,自2022年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将环评造假作为专项整治的重点内容,已查处环评领域违法单位150多家。生态环境部门累计将550多家环评单位和540多名编制人员列入限期整改名单或失信“黑名单”,依法限制或禁止从业。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他介绍,在推动环评造假入刑方面,刑法修正案(十一)首次将环评造假纳入刑法定罪量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细化环评造假的定罪量刑标准。“山东锦华案、江西展航案相继宣判,12名环评相关人员依法获刑,一些存量案件正在加快查办,对违法从业的单位和人员形成了强大震慑。”他说。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在强化常态化监管方面,生态环境部落实从业异常预警机制,对编制环评文件数量畸高、高频变动从业信息的400多名环评工程师,组织靶向复核,开展现场监督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同时,生态环境部组织各地定期开展环评文件质量复核,并升级环评文件智能复核系统,对全国新审批的环评文件实施智能监管。

“环评既是管理,也是服务。”王志华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生态环境部门持续加强重大项目环评保障,动态更新国家、地方、外资层面重大项目“三本台账”,采取专人负责、提前介入、定期调度、加强指导等措施,全力做好环评保障工作。

2024年,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审批引大济岷引水工程、长赣高铁、虎林到长春天然气管道、榆林煤化工项目等重大项目环评文件54个,涉及总投资9800多亿元;同时指导全国共完成环评审批12.95万个,涉及总投资21.9万亿元,有力支持“两新”“两重”政策落地。

相关阅读

  • 有网民反映遭流动摊位摊主辱骂,三亚市场监管:已对该涉事摊主进行严厉批评教育并要求其停业整改

  • admin国内
  • 情况通报 9月11日晚,有网民在抖音平台反映其在三亚第一市场夜市遭售卖越南沙金工艺品的流动摊位摊主辱骂的问题,引发网民关注。接报后,三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会同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三亚市公安局和夜市管理方立即开展调查处置工作。经核查,9月11日21时许,数名游客在三亚市第一市场夜市某销售金沙饰品前对摊位上的饰品进行试戴时和摊主发生争吵。现已对该涉事摊主进行严厉批评教育并要求其停业整改。
关键词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