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我国科学家在抗烧结催化剂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作者:admin日期:

分类:国内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合肥3月10日电(记者戴威)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曾杰教授团队通过构筑纳米岛结构催化剂,攻克了甲烷干重整反应中催化剂极易烧结失活的难题。相关研究成果3月10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材料》。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超细金属纳米颗粒因其超高的原子利用率,在多相催化领域备受青睐。然而,在催化反应过程中,这些纳米颗粒极易受到高温等影响,从而自发聚集并导致活性降低,该过程被称作烧结。发展超细金属纳米颗粒的抗烧结策略,是催化科学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此次研究工作中,研究人员基于对烧结路径的深入理解,创制了一种纳米岛结构催化剂。具体而言,研究人员在载体与金属颗粒之间嵌入一种均匀分布、小尺寸且互不相连的金属氧化物团簇,其因岛状结构被命名为纳米岛。相较于载体,纳米岛对金属颗粒锚定更强,因此颗粒无法整体迁移烧结。此外,纳米岛之间互不相连,从颗粒表面脱离的金属原子难以跨岛迁移。通过同时切断两种烧结路径,纳米岛结构有望显著提升催化剂的抗烧结性能。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为构筑纳米岛结构催化剂,研究人员首先在氧化物与载体间构建强吸附作用,通过高温受控团聚获得小尺寸、高密度的氧化物纳米岛。通过将电性匹配原理和溶剂蒸发结合,研究人员实现了金属在纳米岛上的精准落位。针对常见的载体、纳米岛、活性金属,研究人员发展了纳米岛结构催化剂的材料库。其中,二氧化硅负载的氧化镧纳米岛对钌纳米颗粒的稳定效果尤为突出。研究人员将该催化剂应用于甲烷干重整反应以验证其抗烧结性能。此反应因其在温室气体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巨大潜力而备受关注。

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能够实现单程400小时的稳定转化,且反应后钌纳米颗粒的尺寸仍维持在1.4纳米,完美应对了因高温等因素导致的失活困局。通过定制活性金属和载体,纳米岛结构催化剂有望为多种催化反应中所面临的烧结失活难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关阅读

  • 不只春日 不只花事——解锁武汉花海小镇的“花样”密码

  • admin国内
  • 新华社武汉4月18日电(记者熊翔鹤)春光明媚,位于武汉市蔡甸区的花博汇景区繁花似锦、热闹非凡。记者探访发现,这座因花“出圈”的花海小镇,由花延伸出的一系列新业态、新玩法,正成为吸引游客、四季常红的“花样”密码。
  • 李家超:香港特区政府积极推进十五运会各项筹办工作

  • admin国内
  • 新华社香港4月19日电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19日表示,特区政府会积极推进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各项筹办工作,继续就香港赛区各项赛事进行测试赛,为正式赛事做好准备。特区政府会全力以赴,与广东省政府和澳门特区政府合力筹办简约、安全、精彩的十五运会。
  • 世界最小最轻!清华大学团队自主研制

  • admin国内
  • 驱动器是一种具有可控变形能力的器件,也是微型机器人的“心脏”。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柔性电子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张一慧教授课题组自主研制出最小至几毫米的微型驱动器,可像“变形金刚”一般让微型机器人实现连续形状变化且“锁定”其特定动作形态,提升其环境适应能力。
关键词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