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新物种+1!川洞山鳅!

作者:admin日期:

分类:国内

日前,记者从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获悉,我国科研团队在长江上游支流大渡河流域发现了一种洞穴盲鱼新物种川洞山鳅”,这是四川省内发现的第一种洞穴鱼类,也是长江干流以北地区首次发现典型洞穴鱼类。相关研究成果已于3月26日在国际学术期刊《动物系统学与演化》上正式发表。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2022年5月~6月,四川洞穴探险队在长江上游支流大渡河流域进行洞穴探险时,意外发现一种洞穴盲鱼。经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及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联合研究团队系统研究,该物种被确认为一新物种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论文通讯作者、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生物多样性监测所工程师周佳俊介绍,川洞山鳅眼球已退化,消失埋于皮下;身体呈浅灰色或淡粉红色,并伴有稀疏的色素沉着。基于形态学与分子系统生物学研究结果显示,川洞山鳅与长江上游广泛分布的地表物种戴氏山鳅有紧密的亲缘关系,却由于对洞穴极端环境的适应,逐渐演化形成了迥异的外形特征。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川洞山鳅

据悉,中国西南部的岩溶地区孕育了超过170种洞穴鱼类,其分布范围主要限于长江干流及其南部地区,此次川洞山鳅的发现显著扩展了中国典型洞穴鱼类的分布界限。因为这种鱼由四川洞穴探险队发现,该物种以团队英文缩写“SCET”被正式命名为“Claea scet”,中文名“川洞山鳅”。

专家认为,鉴于四川盆地、巫山山脉以及大巴山地区广泛分布着岩溶地貌,对该区域进行系统的洞穴鱼类调查,有望为揭示长江流域洞穴鱼类群落的多样性并为其演化历史提供重要的科学研究依据

△栖息于地下河中的川洞山鳅

论文第二作者、四川洞穴探险队生物调查组组长何力介绍,团队围绕四川乐山大溪沟区域周边洞穴开展了为期三年的系列调查。“洞穴生物相较于地表生物而言,往往对栖息地环境要求更为严苛,其分布范围相对狭窄,种群数量也更为稀少。”何力说,未来还需要联合地方政府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积极采取栖息地保护等针对性策略,共同保护这些珍贵而独特的洞穴物种。

来源: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综合【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相关阅读

  • 深圳一道路发生路面坍塌,未造成人员伤亡

  • admin国内
  • 4月18日,网传深圳宝安坪洲时代城附近一道路发生路面坍塌。深视新闻记者从宝安区应急管理局获悉,4月18日16时40分许,宝安区西乡街道宝源路与海城路交汇处发生一处地面塌陷,未造成人员伤亡,无人员车辆被困,未发生次生事故。
  • 时速350公里!这条高铁开始铺轨

  • admin国内
  • ◎ 科技日报记者 何亮 通讯员 焦键4月18日,随着作业人员将首对500米长钢轨平稳地铺设在西延高铁栎阳线路所至富平南区间的无砟轨道板上,西安至延安高速铁路(以下简称“西延高铁”)全线铺轨正式启动,也标志着陕北革命老区首条高铁建设进入最后攻坚阶段。
  • 这里奏响“华夏正音”,守护“世界记忆”

  • admin国内
  • 来源:4月18日《新华每日电讯》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惠小勇 喻珮在历史长河中,有些城市总是闪耀在舞台中央,而有些城市则如深藏的巨锚,更多时候默默扎根于历史大幕一角,掀起盖头后令人惊艳。
关键词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