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新华社经济随笔:把握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

作者:admin日期:

分类:国内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北京4月19日电 题:【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经济随笔:把握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记者魏玉坤、朱超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在美方肆意挥舞“关税大棒”扰乱全球经贸秩序、人为制造各种不确定性之时,中国一季度经济成绩单公布,GDP同比增长5.4%,货物进出口额增至10.3万亿元,继续担当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和稳定锚。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放弃中国市场,等于放弃未来十年的增长门票”“中国不断扩大开放,为全球经济注入稳定性”“深耕中国市场,是不变的选择”……近期以来,不少外资企业的声音,透出的是看好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是把握合作共赢大势的坚定。

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敞开大门,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确定性。

显著的制度优势,是我们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是“确定性”之本。

针对此轮美滥施关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早有预判,对可能出现的冲击有充分估计,应对预案的提前量和富余量也打得较足。今年一季度,随着各项宏观政策发力显效,中国经济起步平稳、开局良好。英国《金融时报》等外媒称,中国经济超出预期,实现强劲增长。

拉长时间轴,无论是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全球疫情冲击,中国经济一次次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

越是风高浪急,越彰显领航掌舵者的坚定果敢。关键时刻,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

2020年4月,十九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五年来,一系列前瞻性谋划正落子成势,内需主引擎愈发强劲,国民经济循环持续畅通,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中国经济发展因此更具韧性活力。

超大规模的经济体优势,是我们抵御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所在,是“确定性”之基。

直面美国加征关税可能带来的冲击,当前许多外贸企业积极适应国内市场需求,着手完善国内重点区域经销商布局,加速拓展国内渠道,看重的正是中国大市场的巨大潜力。

任由国际风云变幻,中国经济稳定发展始终有着坚实的底盘支撑。

人均GDP超过1.3万美元,稳居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第二大进口市场;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劳动年龄人口超过8亿人,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中国经济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外部挑战,在化危为机中赢得主动。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我们对世界的坚定承诺,是“确定性”之要。

这个春天,从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到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从消博会到广交会,一批批跨国企业高管不远万里共赴东方之约,“中国机遇”同“世界期待”双向奔赴。

中国始终是世界的市场。面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每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都在为各国带来利好。

今年以来,从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到推动外商独资医院等外资试点项目落地,推动自贸试验区提质增效和扩大改革任务授权,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不断为世界经济增添新动力。

确定性比黄金更珍贵。然而,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仍在挥舞“关税大棒”,用朝令夕改的政策,在全球范围内制造巨大混乱。“不确定性才是美国最大的确定性”,已经成为包括美国盟友在内各国的共同感受。

一边是主张开放包容、团结合作,一边是大搞“脱钩断链”“小院高墙”。哪里是“确定性的绿洲”,哪里是“不确定性的海洋”,答案显而易见。

当全球投资者都在寻找确定性时,中国用实实在在的承诺和行动表明: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一个长期稳定、勇毅前行的中国,一个自信开放、乐于共享的中国,一定是世界繁荣稳定的巨大确定性力量。

相关阅读

  • 不只春日 不只花事——解锁武汉花海小镇的“花样”密码

  • admin国内
  • 新华社武汉4月18日电(记者熊翔鹤)春光明媚,位于武汉市蔡甸区的花博汇景区繁花似锦、热闹非凡。记者探访发现,这座因花“出圈”的花海小镇,由花延伸出的一系列新业态、新玩法,正成为吸引游客、四季常红的“花样”密码。
  • 李家超:香港特区政府积极推进十五运会各项筹办工作

  • admin国内
  • 新华社香港4月19日电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19日表示,特区政府会积极推进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各项筹办工作,继续就香港赛区各项赛事进行测试赛,为正式赛事做好准备。特区政府会全力以赴,与广东省政府和澳门特区政府合力筹办简约、安全、精彩的十五运会。
  • 世界最小最轻!清华大学团队自主研制

  • admin国内
  • 驱动器是一种具有可控变形能力的器件,也是微型机器人的“心脏”。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柔性电子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张一慧教授课题组自主研制出最小至几毫米的微型驱动器,可像“变形金刚”一般让微型机器人实现连续形状变化且“锁定”其特定动作形态,提升其环境适应能力。
关键词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