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史海回眸】加入136部队,华人特工深入东南亚抗日

作者:admin日期:

分类:国际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综合报道】编者的话:上一期的史海回眸版,我们回顾了2万华人以商船海员身份,在大西洋战场为物资供应献力的事迹。在二战东南亚战场,还有一支包含诸多华人的特殊队伍——“136部队”。他们是盟军的精英特遣队,以自身的文化及肤色优势深入东南亚战场,在敌后收集情报,组织抗日游击,痛击日本侵略者。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迅速侵占东南亚大片土地,这些区域中很多是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新战场的开辟令同盟国应接不暇,为争取战争主动权,英国急于组织一支特殊部队深入敌后。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招募加拿大华人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据加拿大华裔军事博物馆记载,英国特别行动处(SOE)二战早期在欧洲战场安插了不少特工,破坏了纳粹德国的很多军事设施,捣毁了其多条补给线,英国试图将这一模式复刻到东南亚。然而,在亚洲搞敌后渗透的难度远高于欧洲——除了区域较大、地形复杂外,最棘手的问题是肤色问题,毕竟英国之前培训的特工多为白人,这样的相貌在亚洲过于突出,更不用说被殖民的东南亚人对白人怀有天然的敌意,很难开展工作。

这样的背景下,原本在加拿大备受排挤的华人群体受到了招募者的重视。据了解,该群体多为19世纪赴加铁路华工的后代。受当时排外文化影响,他们中很多人即便出生在加拿大也是“二等公民”,无法入籍或从事特定职业,他们谋求改变命运的意愿格外强烈。他们的优势在这次招募中被看到——不仅能说英语,大多数还会说广东话,在东南亚地区能联系“老乡”。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日军的侵华暴行无比愤慨,各方面条件都非常适合密派。于是,SOE陆续招募了大约150名加拿大华人,让他们加入了该机构驻远东地区的分支——“136部队”。除华人外,该部队还招募了一些亚洲当地人,如缅甸人等。

“被抓到必须服毒”

有别于常规军事单位,136部队的任务范畴既包括谍报活动,也涉及特种作战,应征入伍的成员要接受长达数月的严格训练,不仅要适应丛林行军、学会野外生存,还要学习像跟踪、暗杀、爆破、跳伞、负重潜泳等技能。有些成员还要专门学习操作无线电台收集情报,甚至口译。

对于136部队的行动性质和特征,加拿大华裔军事博物馆用一句话概括:“深入敌后,丛林求存,小队作战,孤立无援。”他们的任务包括侦察、营救、联络与培养地方抗日武装,破坏军事目标与其补给线等。由于是敌后作战,这些队员的身份特殊,一旦被日军俘虏,必然面临酷刑甚至处决。因此,队员身上往往备有剧毒的氰化物药丸。一名136部队老兵多年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道:“我们不能为敌人留下活口,被抓到的话必须服毒。”

据加拿大媒体记载,东南亚的原始丛林不仅酷热潮湿,更有蛇虫野兽出没,部队成员很容易患上疟疾等疾病。丛林中的猴子尤为难缠,它们经常抢夺士兵们的食物与补给品。1945年,这支部队将4名华人队员空投到婆罗洲岛西北部,要求他们联络当地原住民,并组织起游击队抵抗日军。据队员路易·金回忆,当时他们与部族中的赏金猎人并肩作战,队员们日常捕猎鳄鱼和野猪为食。

太平洋战争期间,136部队的足迹遍布马来西亚、缅甸、泰国等国家的多个地区。在缅甸开展的一系列行动中,一场作战任务往往会持续数周,1944年夏季日军在印缅交界地带的“科希马战役”中败北,败军“化整为零”遁入丛林。为防止溃军集结再次发起攻势,136部队组织当地战士一路追踪,一边记录逃兵方位,一边剿灭落单的日军小股部队,摧毁他们的补给。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但日军在东南亚多地仍留有残部,不少亡命徒无法接受投降的事实,经常制造混乱。136部队在战后维稳、受降工作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遏制了日军的报复性屠杀行为。

名字被国际社会铭记

136部队英雄辈出,他们的名字被国际社会铭记。据新加坡《海峡时报》记载,原136部队联络官、祖籍福建的林谋盛本是新加坡富商,抗日战争开始后,他积极为华人筹募资金,并抵制日货。1941年12月,日军从水路攻打马来西亚的哥打巴鲁,当时作为海外华人动员会的主管,林谋盛迅速号召上万名工人,加强新加坡的防御工事。新加坡沦陷后,林谋盛被迫逃往印度,加入了136部队,成为谍报网络的联络官,负责招募谍报人员。1943年,林谋盛在马来西亚构建情报网时不幸暴露被日军逮捕。被羁押期间他受尽酷刑,却始终没有出卖一位战友,更没有透露136部队的信息。1944年,林谋盛因严重的伤病在牢狱中牺牲,年仅35岁。

爱国志士谭显炎的事迹也被马来西亚媒体所熟知。作为马来西亚华人,他对日军在中国的暴行震怒不已,主动前往重庆参军,曾在中国本土多次与日寇作战。马来西亚遇袭后,他因牵挂家人辗转回到马来西亚,加入了136部队,从正面作战转到敌后工作,在山区建立了根据地。为壮大抗日力量,他不惜涉险返回老家怡保发展新队员,当时他身上只带着招募用的经费和金条,以及一粒毒丸。在这趟凶险的旅程中,谭显炎不仅成功与家人团聚,还说服了自己的同学加入136部队。战后,他被英国政府授予奖金以及军功章。(刘皓然)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