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深海科技产业成果丰硕 装备升级赋能海洋经济腾飞

作者:admin日期:

分类:国内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消息 :深海科技是指用于探索、开发和利用深海资源以及研究深海环境的一系列先进技术和相关学科的总称。2025年,“深海科技”被首次纳入政府工作报告。近期山东、海南等地相继出台支持政策,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来看记者在海南的实地探访。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在三亚南山港码头,记者见到了正在进行水下机器人测试的公司负责人刘港。刘港告诉记者,这款机器人在近远海风电场运维、海缆检测等场景都有广泛应用,目前正在做运动性能、水下通信和数据传输模块的相关测试。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在公司的研发生产厂房,记者看到这里摆放着多台已经投入实际应用的水下机器人,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海洋石油开发、海洋地貌勘察、环境监测、打捞救援等领域。随着人工智能、传感器技术等不断发展,水下机器人的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海南三亚:我国首个公共科考码头助力深海装备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水下机器人测试所在的三亚南山港是我国首座公共科考母港,这里向所有科考船和科研单位开放,促进科研合作和资源共享,为科研任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南山港距离千米水深海域仅164公里,科考船出港半天即可抵达深海作业区,显著缩短了航程,还节省研发资金。2024年南山港服务科考航次1416次,而今年截至目前已完成800多个科考航次。

在一家海洋声学传感器企业,记者了解到,海洋声学传感器主要用于监测和收集海洋环境数据,可以获取多元海洋环境参数,包括海底地貌、水中移动目标以及海流信息等。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他们的产值和需求都大幅增长。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国际份额连续7年保持全球首位

自然资源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呈现强劲发展势头,海洋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首次突破1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回暖,国际市场份额连续7年保持全球首位。

相关阅读

  • 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正式运行,中国高能物理领域的大科学装置建设实现重大突破

  • admin国内
  •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李迅典】8月26日,中国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成功完成2万吨液体闪烁体灌注,并正式开始运行取数。这标志着JUNO成为国际上首个建成并运行的新一代大型中微子实验装置,也意味着中国在高能物理领域的大科学装置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于泽源26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是国际上首个投入运行的新一代中微子探测装置,这个高性能装置的率先建成将帮助我国中微子领域研究迈入国际领先水平。”
  • 中央气象台8月27日06时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 admin国内
  • 中央气象台8月27日06时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预计,8月27日08时至28日08时,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南部、河北大部、北京、天津、山东北部、青海南部、甘肃中南部、川西高原北部、四川盆地西部和南部以及广西南部沿海、广东南部沿海、海南岛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河北中部和东北部、北京西南部等地局地有大暴雨(100~13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雨量20~50毫米,局地可超过7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关键词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