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何以中国丨这些新疆出土的印章 一刀一笔全是历史

作者:admin日期:

分类:国内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你知道吗?印章作为一种权力的凭证和信物,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发展历程。新疆出土的大量印章,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它们如同“时光信物”,以实证方式展现了中央政权对西域的千年治理史,揭示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深层脉络。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古代官员的“身份证”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李崇之印,出土于沙雅古城,边长仅有1.3厘米,印上刻有东汉西域都护李崇的名字。

李崇是汉朝派来的“西域最高长官”,曾带兵守卫边疆,最终战死沙场。他的印章在废墟中被发现,直接证明了东汉政府在此设立过“西域都护府”。

动物印章里的文化认同

“汉归义羌长”印,一枚蹲卧绵羊造型的铜印,温顺的羊头象征归顺,印文“归义”是汉朝给边疆部落的荣誉封号。史书记载,汉朝为西域376名官员定制了印章,等级分明。这枚印章是汉朝颁发给羌族首领的“聘书”,造型独特,既尊重了游牧文化,又以官印制度将西域纳入国家治理体系。

“边疆农业开发”大揭秘

“司禾府印”出土于和田尼雅遗址。这枚印章证实:汉朝曾在西域设立“农业局”,专门管理屯田种粮。士兵们一边驻守边疆,一边开荒产粮,既解决军粮问题,又把中原的农耕技术带到西域。

而两枚古代贵族的“常宜之印”刻着“常宜子孙”的祝福,驼钮、狮钮的造型融合中原篆刻与西域图腾,连印章都在“混搭”!

小印章,大中国

文物不说话,但能最有力地说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从李崇之印的铮铮铁骨,到司禾府印的稻粟飘香,这些印章不仅是权力的信物,更是文明融合的基因密码。它们以物质形态凝固了“中国之治”的智慧——在尊重差异中追求统一,在多元共生中实现长治久安。当我们在博物馆凝视这些文物时,看到的不仅是过去的印记,更是未来民族复兴的路标。

监制:丁涛

统筹:冯婷、喻鹏涛

策划:葛惠芹

编辑:廖映月

剪辑:赵静

出品:天山网

指导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协作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博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相关阅读

  • 国家安全部:警惕!AI助手的“阴暗面”!

  • admin国内
  • 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AI)正逐渐渗透到千行百业和日常生活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值得注意的是,AI工具若被不法分子利用,会对我关键数据、基础设施、社会秩序造成损害,成为威胁国家安全的“隐形武器”。
  • 香港入境处回应“赴港生子攻略”

  • admin国内
  •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近日网上流传外劳“赴港产子”攻略,再次引起香港社会对输入外劳问题的关注。香港入境处对该说辞予以否定。
  • 中央气象台7月16日06时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 admin国内
  • 中央气象台7月16日06时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7月16日白天,陕西关中至黄河下游以南大部地区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陕西中南部、山西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安徽、江苏中南部、上海大部、湖北、湖南、江西西部、浙江中北部、四川盆地、重庆、贵州东北部以及内蒙古西部、新疆沿天山地区和南疆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陕西关中和汉中、山西西南部、河南中南部、湖北北部和西部、重庆北部、四川盆地南部、内蒙古西北部、新疆吐鲁番盆地和南疆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可达40℃以上。
关键词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