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用“伪科学”包装煽动实质,借假消息挑动负面情绪,港媒揭批“本土研究社”企图“软对抗”

作者:admin日期:

分类:国内

【环球时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叶蓝】香港国安法“一法安香江”,推进香港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但这绝不等于可以放松警惕。一些反中乱港分子仍虎视眈眈搞“软对抗”,伺机挑战国安底线。香港《文汇报》7月8日就揭批了一直用伪科学打掩护的反中乱港组织“本土研究社”的真面目。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要求活动内容“不得外传”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香港《文汇报》8日报道称,曾被指“假环团、真煽暴”的某组织近日一度拟租用香港中文大学的场地举办“山雨欲来:生态旅游民间论坛”,围绕特区政府以片区开发模式发展南丫岛及南大屿等3个生态旅游项目,散播所谓“破坏生态”的言论,后来因为香港中文大学通知“场地突然需要紧急维修,不能如期提供”,活动改成线上进行。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报道称,在线上,部分参与者以不实言论,肆意中伤上述3个生态旅游项目的意图,其中“本土研究社”成员陈剑青称,有关项目是“过度旅游”,将矛头指向特区政府,称“当社会要推动生态旅游时,决策者必须转念,抛弃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创造多元及维持本地独特价值”。

香港《文汇报》报道称,陈剑青的言论全部建立在“发展就必然会影响生态”的伪命题上,许多海内外的案例都证明,保育不全然等于原封不动,发展与生态也不是全然对立,生态旅游反而是一种环保教育,有助于加强市民环保意识。特区政府发展局推出这些项目时,也多次重申,生态保育必然是推动生态旅游发展的考虑重点,政府会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估。

用“伪科学”掩饰反中乱港恶行是“本土研究社”的一贯伎俩。随着多个煽动暴力分子及外国势力代理人锒铛入狱,“本土研究社”靠“软对抗”苟延残喘至今,并不时暗中借环保、保育等名义举行不同的活动,散播反政府言论。日前,该组织位于佐敦的工作室就举办有关发泡胶回收政策的讨论活动,邀请一名未获特区政府延续资助的发泡胶回收商过来“吐槽”,该活动历时4个小时。

随着香港国安法实施,各种反中乱港组织的资金链断裂,这些组织多方筹集经费。香港《文汇报》记者报名参加了此次活动,报名费100港元。在活动现场,香港《文汇报》记者发现“本土研究社”的工作室相当商业化,它在会场一侧放上邀请订阅的字样,出售少量商品,包括T恤等,旁边的桌子上有一些快过期的食物及自制饮品。

在活动开始前,主持人表示“这里有一些规矩要遵守”,要求活动内容“不得外传”,因此大家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颇有地下集会的意味。活动约有50人参与,还要求出席人进行自我介绍。这当中有人自称是某发泡胶回收行动的义工,有人自称是环保方面的研究员。

有关发泡胶的问题,特区政府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曾在今年1月进行阐释,称收集和运输废弃发泡胶的成本十分高昂,回收需要高温熔化和化学处理,会释放有害气体,过程中消耗的能源和资源碳足迹也很高,不符合环保原则,因此香港并无大规模商业性的发泡胶回收经营活动。

而“迷失的宝藏”发泡胶回收行动的项目创办人及项目总监李家铭却称,其经营的回收项目连续9年获得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资助的三四百万港元,今年7月14日结束营运,他“大吐苦水”,声称项目令他亏本200万港元。李家铭的表述有极力夸大之嫌,他说,疫情期间内地回收商拒绝接收香港的废弃发泡胶,造成发泡胶“围城”的“恐怖乱象”。他则从中协助处理大量弃置发泡胶,还称每年回收量都超标完成。李家铭还将香港回收业“做不好”的原因归咎于特区政府,声称政府曾禁止一些团体帮他们收集发泡胶。“吐槽大会”临近结束前,投射屏幕显示“政府无限期搁置垃圾征费浪费公帑1.7亿元”的字句,大有煽动人们不满情绪的意图。

发布虚假研究报告

据了解,“本土研究社”成立于2010年,一直与“土地正义联盟”(土盟)勾连,后者于2011年成立,由多个深黄团体(“深黄”指对特区政府甚至中央政府多数行为抱有强烈敌意或不认同的立场)组成。有消息称,“本土研究社”实为“土盟”的“研究及教育部”,“土盟”主导“抗争和小区运动”,而“本土研究社”则以“学术研究”为名,为其行动提供美化的“理论支持”。

过去,“本土研究社”曾以激进手段反对多项特区政府发展计划,包括反对拆迁天星码头、皇后码头,反对兴建高铁等,核心人物陈剑青就负责撰写所谓的“政策分析”。随着香港国安法实施,“土盟”树倒猢狲散,陈剑青就带着“本土研究社”以伪科学伪保育团体继续搞“软对抗”。

2023年2月,“本土研究社”发表报告称,全球面积1000公顷以上的填海工程,有77%“烂尾”,要求取消香港填海造陆的“明日大屿计划”,被香港特区政府揭发报告是“立场先行”。同年4月,该组织断章取义引用特区政府顾问普华永道的简报,声称“明日大屿计划”和北部都会区的建设会引发财政危机,普华永道马上澄清,批评“本土研究社”是在误导。

2024年,“本土研究社”不断发文恶意攻击香港科创集群发展项目新田科技城,鼓动网民提出反对意见,并借假民意称科技城规划申述遭九成反对。

近期,“本土研究社”将矛头指向香港打造旅游和康乐“片区”的“生态康乐走廊项目”,发表所谓《旅见不善:香港生态旅游政策研究报告》,声称南大屿及尖鼻咀、流浮山、白泥一带共有约22.4公顷具有生态价值的土地被破坏,有关项目规划“变相为地产商开绿灯”等。然而,熟悉规划发展的专家发现,该报告选择性引用零散案例,缺乏科学基础,更刻意忽略特区政府在规划过程中多次进行公众咨询及环评报告,用“伪科学”包装其政治煽动实质。

“维护国安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针对“软对抗”,特区政府多次发出警告。今年4月,香港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在“软对抗的迷惑性和对安全和发展的破坏力”主题讲座上表示,外部势力及其本地代理人仍不死心,每日不断找机会,危害国家和香港特区的安全,包括外部势力通过抹黑和所谓制裁妄图危害我们的国家安全,潜逃海外的反中乱港分子继续宣扬“港独”“本土恐怖主义”以及“软对抗”。

其中,“软对抗”通过一些看似和国家安全无关的议题为切入点,利用假新闻、假消息或者偏颇报道等,通过舆情、网上发酵等手段分化社会,或挑动香港和内地之间的矛盾及其他负面情绪。因此必须聚力凝心,全方位打击“软对抗”。邓炳强提出四点主张,包括加强情报收集及执法的工作、及时反驳抹黑言论、优化法律工具、加强跨部门协作以及深化宣传教育工作,提升大众慎思明辨的能力、不受“软对抗”的影响。香港国安法实施满五周年之际,邓炳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5年来香港社会国安意识提升,但绝不能掉以轻心,“维护国安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此前香港大公文汇网评论称,“修例风波”的惨痛教训并不遥远,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要清醒地看到,反中乱港分子贼心不死,“软对抗”取代了“硬对抗”,而且花样百出,像社交平台上经常因为热门话题而冒出一些新粉丝专页,有些人表面上“就事论事”,渐渐就开始渗入政治,露出欲搞事闹事的“狐狸尾巴”。文章说,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之下,国际地缘政治日益复杂化,西方国家也从未放弃“以港遏华”的图谋,因此香港必须继续筑好维护国家安全的堤坝,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于“一国两制”实践的全过程,“才能将香港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维护好、巩固好”。

相关阅读

  • 温州发布今年首个山洪灾害红色预警

  • admin国内
  • 台风“丹娜丝”二次登陆,受其影响,温州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7月8日17时30分,温州市水利局联合市气象局发布山洪灾害预警,预测平阳县、苍南县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很大。
  • 中央气象台7月9日06时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 admin国内
  • 中央气象台7月9日06时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预计,7月9日08时至10日08时,浙江东南部、福建大部、江西南部、广东东部以及内蒙古中部、山西中部和北部、湖北西部、四川东南部、重庆西部、贵州中西部、云南东南部和西部、广西西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其中,福建东部和中南部、广东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250~30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雨量20~50毫米,局地可超过7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 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已受控再入大气层

  • admin国内
  •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已于北京时间2025年7月9日6时42分受控再入大气层。飞船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少量残骸落入预定安全海域。
  • 第4号台风在浙登陆 水利部维持对浙、闽的防洪Ⅳ级应急响应

  • admin国内
  • 据水利部消息,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7月8日21时25分前后在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9级(23米/秒)。受其影响,预计7月9日至12日,江南中部南部、华南东部南部等地有一次强降雨过程,其中福建大部、江西南部、湖南南部、广东北部、广西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将有暴雨到大暴雨;福建闽江干支流及沿海九龙江,江西赣江,湖南湘江,广东北江及支流连江,广西贺江、桂江等河流将出现涨水过程,暴雨区内福建沙溪上游和韩江支流汀江、广东北江支流武江等河流可能发生超警洪水。
关键词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