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国内
近日,记者从昆明市网约车行业协会获悉,备受关注的摩顶新能源发展(云南)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摩顶公司”)“爆雷”事件已基本处置完毕。该事件因企业资金链断裂引发约1237辆网约车权属纠纷、保险断缴及车辆被锁问题,波及上千名驾驶员生计,经昆明市运输和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指导协调,行业协会通过“分类处置、责任共担”模式,为化解网约车行业类似纠纷探索出了具有实操性的实践样本。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事件回顾:资金链断裂 引发多方权益冲突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2025年1月,摩顶公司因资金链断裂,导致涉及5家保险公司、3家小额信贷公司、5家网约车平台及上千名司机的维权事件集中爆发。调查显示,1237辆问题车辆中,既有被“二卖”的抵押车,也有未办理运输证的违规车辆。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据了解,摩顶公司通过“低首付、高回报”吸引驾驶员,同时以“代运营”模式从10家车辆所有权人处获取约1140辆网约车,再以“汽车销售合同”“灵活租售合同”等形式转卖自有及代运营车辆377辆。这种操作利用驾驶员法律意识薄弱与行业监管缝隙,在资金链断裂后,其擅自处置他人车辆的行为曝光,引发车辆所有权人、驾驶员、金融机构三方对峙。
网约车司机王师傅的遭遇具有代表性。他在2024年通过摩顶公司以“以租代购”方式购入一辆红旗EQM5,每月偿还5000多元贷款,之后车辆被所有权人远程锁定,导致运营中断,还面临征信违约风险。
有专家认为,此次事件揭示了网约车行业两大痛点。一方面,监管滞后于商业模式创新。当平台同时扮演“中介”“金融机构”“车辆运营商”多重角色时,现有监管框架难以覆盖全链条风险,部分平台甚至以“技术创新”为名行“金融套利”之实,给监管带来重重困难。另一方面,司机法律意识薄弱成为“致命伤”。大部分涉事司机未认真阅读合同条款,不清楚“以租代购”与“车辆买卖”的法律区别。“被‘月入过万’的承诺冲昏头,没注意合同里的陷阱”,成为众多受害司机的共同经历。
创新处置:量化责任比例 分类化解纠纷
面对困局,昆明探索“分类处置、责任共担”模式破解难题。该模式打破传统纠纷中“弱者优先”的惯性思维,以购车发票为基准,按过错程度量化责任比例:车辆所有权人因监管缺失承担65%-70%责任;驾驶员因未尽审慎义务承担30%-35%责任。
以王师傅购买的红旗EQM5为例,其购车发票价12.5万元,驾驶员承担35%即4.375万元,扣除平台3000元补助后实际支付4.075万元,即可将车辆过户至个人名下。
对于自愿放弃原车的驾驶员,有多种选择:可按1万元-3万元半价购买车辆所有权人提供的另一辆符合条件(初次登记≤4年,5座新能源)网约车,过户后办理私户运营,同时享受平台补助等帮扶;可自行购买符合条件车辆办理私户网约车,除享受帮扶政策外,首轮车辆退出市场后,可再购一辆进行第二轮经营以弥补损失。
为保障驾驶员处置期间正常经营,协会协调各方采取保险续保、避免锁车、运营支持、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以及协调平台提供优质派单、降低抽成等过渡措施。
“该方案并非‘和稀泥’,而是明确各方责任:摩顶公司承担主要法律责任,车辆所有权人将公章交由第三方使用、驾驶员轻信口头承诺均存在过失,责任共担才能让调解方案落地。”昆明市网约车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责任比例建议是基于调查提出的调解方案,若有不满意的相关方仍可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该协会还特别提示网约车从业者,应注意经营及安全风险,审慎选择从业方式,警惕“以租代购”等陷阱。同时强调,市运输港航中心办理网约车证件不收取任何费用,请勿轻信第三方收费承诺。
云南网记者:彭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