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八大纪念馆里的抗战故事系列:“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一面校旗点燃民族火种

作者:admin日期:

分类:国内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胡锦洋 陆泽楠 李国正】“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始建于1991年,正值“九一八”事变60周年。它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历史的博物馆。在庄重的展厅中,陈列着一面珍贵的旗帜——东北竞存中学校旗,它静静地诉说着一段不容忘却的往事。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烽火中诞生的教育火种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我推荐东北竞存中学校旗,该校由我国著名爱国教育家车向忱于1936年在西安创办。“九一八”事变后,数千名东北儿童随父母流亡关内,部分孩子抵达西安后无学可上,流落街头甚至沿街乞讨。1935年,车向忱来到西安,目睹这些少年儿童的境况深感痛心。他认为国家正值民族危亡之际,而抗战急需培养后备力量,孩子们却无书可念,于是毅然将他们召集起来,最初在自己家中组织教学。同年,他萌生办学想法,用仅有的2元钱购置简单教具,并向邻居借来简陋书桌,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创办了竞存小学。

不久后,车向忱又创办了东北竞存中学。在开学典礼上,他首次谈到办学初衷,他说之所以还取名为竞存,就是要让学生们知道我们必须通过竞争与奋战来求生存,我们东北人民“要打回老家去”的誓言也展示了坚强抗战的决心。后来,东北竞存中学的学生在车向忱爱国思想和抗日思想的感召下,自发找来一面白绸子,仿照车向忱的字体,用黑色的绸子制成“东北竞存中学校”七个大字。

抗战中的一面精神旗帜

东北竞存中学校旗不仅在学校高高飘扬,同时也跟随着车向忱以及竞存中学抗日爱国的学生走向了抗日宣传第一线,成为了抗战中的一面精神旗帜。这面校旗彰显了中国人民在面对日本侵略的境遇下,人们不甘屈辱、奋起抗争的民族精神,也传递出那个年代东北民众在竞争中求生存、坚持抗战到底的坚强决心——“打回老家去”正是他们最坚定的誓言。东北竞存中学办学以来,在将近10年的时间培养了3000多名学生,有300多名毕业生奔赴延安,其中很多人成为抗日骨干力量。

车向忱创办东北竞存中学,正是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伟大号召的深刻影响和直接感召下进行的。他积极响应党的路线方针,将教育办学与民族解放事业紧密结合,通过培养具有爱国精神和斗争意识的新一代青年,切实贯彻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战略部署。抗日战争胜利后,车向忱于1946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以党员的身份继续投身于教育事业和新中国建设。

教育永远是民族的希望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教育永远是民族的希望,是能够点燃民族希望的火种。竞存中学校旗展现了爱国教育家在极其艰难的岁月中,仍将教育置于首位,坚持为国家培养抗战力量,这在当下仍具有深刻的现实价值。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仍面临诸多挑战。竞存师生在民族存亡关头所展现的抗战斗争精神,将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这也是我们今天仍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原因。

相关阅读

  • 能坐也能躺 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有了国家标准

  • admin国内
  • 对于不住宿舍、中午也不回家的学生来说,趴桌午休早已是常态。可这种睡姿不仅入睡难,睡眠质量也会大打折扣,还可能对视力、颈椎、脊柱发育等造成不良影响。为解决孩子们的午睡问题,可以平躺或倾斜的各式午休课桌椅在越来越多地学校投入使用。
  • 人民论坛:从“新”感悟和平必胜

  • admin国内
  • 原标题:从“新”感悟和平必胜(人民论坛)“新装备”“新力量”“新编排”……盛大阅兵仪式,让人耳目一新、倍感振奋,从中更能真切感悟到和平必胜!
  • 我国科研团队实现常温氢气异裂

  • admin国内
  •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悉,近日,该研究所王峰研究员团队联合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大学研究人员在光催化氢气异裂领域取得新进展,发展了光催化策略,实现了常温氢气异裂。相关成果于北京时间9月5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
关键词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