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财经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财经综合报道】8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共部署了包括“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人居品质明显提升,绿色转型深入推进”在内的9个方面23条具体措施,并提出到2035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基本建成的目标。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使其能够适应新的经济和社会需求,该从哪些维度途径应变焕新?清华大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纪珍认为,关键在于加强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城市创新的融合发展。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近日,以“应变·焕新”为主题的第十届清华同衡学术周在京开幕,李纪珍提出:“未来城市竞争力源于卓越的城市创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将为城市发展带来新动能,并催生新空间的发展需求。城市高质量发展需更注重空间高效利用与品质提升,一些核心城市的发展尤其需要通过城市更新来克服老城区现状与新质生产力无处落脚的核心冲突,进而走向真正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同时他还强调城市创新需融合多维创新要素:“如果说科技创新是基于科技组合和需求实现的商业化活动,经常涉及到创新链多个主体的共同参与;产业创新是基于科技突破、模式变革或价值创造的产业优化重构,经常涉及到产业链甚至是生态系统各个主体的互动与学习;那么城市创新就是整合科技、制度、文化、管理等多维创新要素,探索新型发展模式以提升竞争力、生活质量和可持续能力的系统性实践。”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创始人尹稚则提出,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城市工作七个重点任务中,“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居于首位,这涉及到国土级别的城市体系怎么安排,也涉及到如何处理大国尺度上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以为“人”核心的判断,天风证券也撰文认为,随着城镇化率已达到相对高位,我国城镇化增长斜率放缓,城市发展趋势重心从扩容到提质,从过去的城市建设现代化为核心转向以人民群众的价值判断和满意程度为核心。
尹稚进一步表示:“从党的十八大后分期、分批提出,到党的二十大已经非常完整,就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以及跟国家安全与发展实现有效平衡的主体功能区战略,逐渐完善的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等。在这个政策基础上,面对未来,如果能探索一种差异化的空间治理模式,将更符合中国这样一个广域人口大国现代化的发展需求。”
据悉,“清华同衡学术周”始创于2013年,遵循“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思路,依托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多业务板块和多专业实践特点,致力于将专业的求索纳入开放胸怀,已逐步成为行业内外广受关注的学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