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首次揭示!秦陵木质建筑用材之谜

作者:admin日期:

分类:国内

临近的骊山遍布林木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秦始皇陵园的建造者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却选择远赴高山密林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砍伐冷杉、云杉来构建宏伟的陪葬坑

这一“舍近求远”的背后原因何在?

近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在国际权威考古期刊《Antiquity》上联合发表的一项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秦陵木质建筑的用材之谜,为理解秦帝国庞大的资源动员体系提供了全新实物证据。

此项研究对来自兵马俑一、二号坑、百戏俑坑及石铠甲坑的657份炭化木质建筑构件样品进行了科学分析。结果表明,构成这些坑体主体建筑的木材,主要并非来自当地,而是大量使用了生于高海拔山区的暗针叶树种,尤其是冷杉、云杉和铁杉。

▲陪葬坑过洞主要木质框架结构示意图(A1:兵马俑坑;A2:K9901及K9801)及兵马俑一号坑内炭化木质建筑结构(B)

研究发现,这些树种在现代秦岭北坡需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上,其中冷杉林更常见于2300米以上的高海拔区域。这意味着,为建设陵寝,秦帝国实施了跨越长距离、指向特定生态区的木材采集战略。

研究进一步揭示,不同陪葬坑的用材存在显著规律性差异。修建时间较早的石铠甲坑主要使用生于较低海拔的侧柏等柏木;而处于陵园工程收尾阶段、被认为存在仓促赶工迹象的兵马俑坑,其木材则几乎全部转变为高海拔的暗针叶林树种。这一变化趋势暗示,随着工程的持续推进,大规模的集中采伐可能显著消耗了原有的森林资源,迫使建设者不断向更高的山地深处开拓

针对古代儒家典籍中关于“君松椁,大夫柏椁”的用材礼制记载,这项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分析显示,秦陵陪葬坑的木材选择,并未发现严格遵循此类象征性等级的明确证据。空间位置与重要性相近的陪葬坑,其主要用材却截然不同。这似乎在说,在这项伟大的工程实践中,秦人的选材策略更侧重于木材的供应保障与工程实际需求,体现了鲜明的实用考量

▲冷杉属(A-C)、云杉属(D-F)及铁杉属(G-I)的显微构造

记者了解到,此次研究是秦陵木质建筑遗存的首次系统性分析,不仅精准破解了陵园建设的用材来源之谜,更为探寻秦帝国的资源管理、生态影响及国家动员能力等重大问题,开辟了新的科学路径。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潇丨图:受访单位供图

相关阅读

  • 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黄色预警 海南、台湾局地有特大暴雨

  • admin国内
  • 中央气象台10月22日06时继续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今年第24号台风“风神”已于昨天(21日)晚上加强为台风级,今天(22日)5时其中心位于海南省三沙市(西沙永兴岛)西偏北方向大约145公里的南海中西部海面上,就是北纬17.4度、东经111.1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33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75百帕,七级风圈半径220~40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80~140公里。
  • 杭州楼市石材外立面回归!价格会涨多少?

  • admin国内
  • 过去数年,因新建住宅限价等因素,石材外立面在杭州楼市消失已久。如今不限价后,开发商不断卷品质,在外立面上持续做文章,继四面铝板被大范围采用后,石材外立面也开始回归。
关键词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