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财经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财经综合报道】深秋时节,鲁冀交界的乐陵市暖意融融。为期两天的“奋进新乐陵・‘媒’好新篇章”第十届主流媒体、达人采风活动中,记者跟随采访团足迹,深入城市肌理、产业一线、田间地头,亲身感受这座小城以数字为翼、以产业为基、以民生为本的蝶变之路。从智慧社区的“一键响应”到文旅街区的“沉浸式体验”,从老字号的“智能焕新”到免费公交的“民生温度”,从金丝小枣的“全链升级”到产业集群的“能级跃升”,乐陵正用创新实践破解县域发展难题,交出一份让群众满意、让外界瞩目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数字赋能:重构治理与服务新生态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没想到手机点一点,社区活动报名、生活诉求反映都能搞定,连找开锁师傅都不用绕弯子!”在乐陵市五合小区,居民赵静向记者展示“枣城邻里”智慧社区小程序的使用界面,言语间满是认可。作为乐陵数字化建设的核心载体,该平台自上线以来,已成为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数字管家”。
【上海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记者了解到,“枣城邻里”构建起“管理员PC端、网格员APP、居民小程序”三级服务体系,整合15项便民功能,汇集502家商户信息,实现民生服务“一端通办”。平台与全省文化社区数据平台联通后,10余处公共文化场馆预约、180部优质网课学习等服务一键可达,累计处理群众诉求超5000件,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成为现实。在丰泽园小区,居民李雪娟的一次紧急求助让记者印象深刻:“钥匙落在家中,锅里还煮着饭,我通过小程序快速联系到开锁公司,避免了意外发生,这种响应速度太让人安心了。”
数字化赋能不止于城市社区。在丁坞镇,与南开大学合作共建的“一网通管”数智平台,整合全镇人口、土地、企业等核心数据,生成20余个资源数据图层,实现政务服务“一屏通览、一网统管”。该镇开发的“丁坞运营”手机端,让医保缴纳、印章使用等23项便民服务“掌上办”;8个“村级线上议事会”的设立,更让宅基地划分、矛盾调解等基层事务实现“线上协商、线下落地”,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数字技术让我们能精准掌握群众需求,提供靶向服务,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更有效率。”丁坞镇党委副书记张翠翠说。
文旅融合:IP变现激活消费新动能
“不是横店,胜似横店!”走进乐陵影视城,唐代建筑群气势恢宏,演员与游客沉浸式互动,百余场全时段演出让“一秒入戏”成为常态。采访团一行实地探访时发现,尽管已过国庆黄金周,这里依旧游人如织,来自京津冀等地的游客络绎不绝。
数据见证热度:2025年中秋国庆假期,乐陵影视城接待游客20.17万人次,省外游客占比超六成;拾光沉浸式街区凭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场景复刻,连续两天登顶抖音黄金档人气榜全国第一。这一成绩的背后,是乐陵“影旅融合”的精准布局。依托《国色芳华》《唐探1900》等影视作品的IP效应,乐陵将影视拍摄地转化为旅游目的地,通过“沉浸式剧游”“全时段演出”等形式,让银幕故事走进现实,累计吸引超10万人次参与体验。
“我们不仅要让游客‘来得了’,更要让他们‘留得住、玩得好’。”乐陵市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延伸消费链条,当地推出“乐陵文旅尊享卡”,覆盖“吃住行游购娱”100余家商户,实现“游一地、惠全城”;针对住宿短板,投资建设的“南郊・禾舍”民宿露营基地即将于12月运营,融合影视文化、金丝小枣元素,填补了精品民宿空白。从影视IP到文旅地标,乐陵正以差异化路径,打破“无山水难成文旅”的固有认知,书写县域文旅融合的创新样本。
产业升级:智造引领激活发展新引擎
在泰山体育产业集团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全球首创的碳纤维体操器材正在下线,这些产品已通过13项国际认证,即将服务于国际顶级赛事。从1978年创始人卞志良“炕头缝垫子”,到如今成为服务8届奥运会、2000余次国内外大型赛事的“奥运最大器材供应商”,泰山体育的发展轨迹,正是乐陵产业“从制造到智造”的生动缩影。
“巴黎奥运会上,我们的智能柔道垫实现运动员数据无感采集,替代了传统穿戴设备。”泰山体育掌舵者卞青峰向记者介绍,企业已构建起从竞技体育到全民体育的产业布局,旗下“瑞豹自行车”成为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国家队指定装备,泰山体育(国际)产业园的碳纤维自行车、智能健身包等项目正在加速推进,向着“千亿企业、万亿集群”目标迈进。
传统产业同样在创新中焕发新生。在汇源集团乐陵工厂,“前店后厂”模式让消费者透过“透明墙”亲眼见证果汁生产全流程,国庆中秋假期销售额达16万元;后端25万吨智慧冷库与4条全自动NFC果汁生产线构成“鲜储鲜榨”全链条,年产能达5900万箱,带动本地55%的农产品实现增值。
而在德盛斋扒鸡厂区,智能控温油炸装置让产能翻倍、能耗下降三分之一,真空包装技术与十几种新口味研发,让这个老字号线上销售额稳居行业首位,产品远销30余省市,即将开拓海外市场。“智能化改造、全链条升级,让乐陵产业既有‘老底子’,更有‘新活力’。”乐陵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李浩说。
民生为本:普惠服务传递城市新温度
“以前去德州东站要转车,现在公交专线16班次直达,去影视城玩也方便,关键还免费!”家住朱集镇的刘大爷坐上前往德州东站的公交专线,对这项惠民政策赞不绝口。自2023年2月在全省率先实施全域、全员、无限期公交免费政策以来,乐陵37条免费公交线覆盖城区及34条城乡线路,2024年运送乘客222.3万人次,较政策实施前增长3.8倍,公交成为居民出行首选。
记者了解到,乐陵的公交网络不仅是“代步线”,更是“民生线”“经济线”。2025年优化的15路旅游线路,串联起核心商业区、学校与影视城,打造“购物+休闲+文旅”一体化公交风景线;创新推出的“客货邮”融合模式,让公交车变身“乡村物流驿站”,6条邮政快递公交专线联通县乡村三级,130个村级站点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每年为邮政公司节约成本25万元,为公交公司增加收入30余万元。“现在村里超市就能取快递,自家种的小枣也能通过公交寄出去,太方便了!”黄夹镇村民王秀兰的话,道出了群众的真实感受。
民生温度更体现在全龄友好的细微之处。在安居社区,第八届“中秋百叟宴”让500余名老人欢聚一堂,智能健身广场上的十余套器材满足日常锻炼需求;暑期公益课堂为青少年提供英语、游泳等十余类课程,200余场文化培训服务超2000人次;杨安镇味都书院的电商培训、兴隆社区的收纳整理课程,让不同群体都能实现“技能提升”。从“一老一小”到全民共享,乐陵正通过一件件民生实事,让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特产升级:科技赋能让“土宝贝”变“金疙瘩”
“以前咱这金丝小枣就是‘土特产’,一斤卖2-3元,现在经过科技加工,变成了黑枣白兰地、金丝黑枣,一斤能卖几十元!”在乐陵农高区,枣农张建国拿着刚收获的小枣,向记者讲述产业变迁的喜悦。作为德州市首家且唯一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乐陵农高区以“全链条”创新,让拥有三千年历史的金丝小枣实现价值跃升。
记者在农高区健康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看到,技术人员正用氨基酸分析仪检测小枣营养成分。“我们联合山东农业大学研发的‘金丝小枣固态发酵黑化技术’,让小枣蔗糖含量下降98%,抗氧化能力增强近3倍。”农高区党组书记刘艳霞介绍,园区投入6000平方米标准化实验场地,配置260余套先进设备,开发出20多个健康单品,产品附加值提升20倍以上。严格的检测体系为品质保驾护航,检验检测中心覆盖5100余项指标,12批次公益性检测让每一款产品都经得起市场检验,金丝黑枣系列产品多次斩获全国大奖。
科技赋能从实验室延伸到田间地头。农高区建成200亩高标准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品质提升与病虫害绿色防控试验,累计培训枣农800余人次,将“实验室技术”转化为“田间管理技能”。如今,“乐陵小枣”品牌价值达35.51亿元,连续两年位居全国枣类品牌第三位,从“原字号”到“制成品”,从“土特产”到“金疙瘩”,金丝小枣的蜕变,正是乐陵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乐陵的发展打破了县域经济“路径依赖”,数字赋能让治理更高效,文旅融合让发展更鲜活,产业升级让根基更坚实,民生普惠让城市更温暖,特产创新让特色更鲜明。这座不靠名山大川的小城,正以多维发力的创新实践,书写着县域高质量发展的“乐陵答卷”。相信随着各项产业的持续升级、民生保障的不断完善,乐陵必将吸引更多目光,绽放更耀眼的光彩。(文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