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远古发现|新发现!1亿年前琥珀里的萤火虫

作者:admin日期:

分类:国内

生物发光是自然界中最令人着迷的奇观之一,无论是深海中发光的鱼类还是夏夜翩翩起舞的萤火虫,都不断吸引人类探寻其中的奥秘。最近,一项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领衔的国际研究在约1亿年前的缅甸琥珀中新发现一枚萤火虫化石。这为探寻生物发光的演化历史打开了新窗口。

上海夜生活论坛/综合快讯报道】

上海夜生活论坛/综合快讯报道】

缅甸琥珀中的何海坤弗拉马里翁熠萤化石。(中国科学院南古所供图)

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领导此项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南古所研究员蔡晨阳向记者介绍,这枚新发现的萤火虫化石保存在约1亿年前的白垩纪中期缅甸琥珀中,代表了萤科动物的一个新属种,研究团队将其命名为何海坤弗拉马里翁熠萤。

都市印象APP/综合快讯报道】

从形态上看,这种熠萤体长不足1厘米,拥有一对细长的触角和一对透明的翅膀。它的腹部末端附近有一个明显的发光器,这是萤火虫特有的生物发光器官。这个发光器官在化石中清晰可见,并且与现代萤火虫的形态十分相似,表明这种萤火虫在白垩纪时期就已经具备了发光的能力,且发光器官在演化过程中保持了较高的稳定性。

何海坤弗拉马里翁熠萤腹部末端的发光器。(中国科学院南古所供图)

此外,熠萤的触角末端还具有明显的椭圆形感受器。科研团队认为,这可能是特化的嗅觉感官,用于在夜晚寻找配偶。

“通过现阶段的化石详细分析,我们推测,这类白垩纪熠萤的发光器可能既用于夜间求偶,也用于生物个体间的交流。这一发现丰富了我们对萤火虫演化历史的认识,未来随着更多化石的发现,我们有望进一步了解昆虫发光的演化历史以及形成机制。”蔡晨阳说。

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辑》上。(记者王珏玢)

相关阅读

  • 停课、停工、停业、停运、停航、关闭景区 三亚发布台风红色预警

  • admin国内
  • 记者从海南省气象局了解到,今年第13号台风“剑鱼”已于24日2时由强热带风暴级加强为台风级。预计,“剑鱼”将以每小时15~20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快速增强,逐渐趋向于海南岛南部沿海,并将于24日下午到傍晚前后在海南三亚登陆(强台风级),之后趋向越南中北部沿海。
  • 三亚发布台风红色预警

  • admin国内
  • 三亚市气象台2025年08月24日06时36分变更台橙色预警信号为台风红色预警信号:目前“剑鱼”已加强为台风级,未来12小时,三亚市沿海和陆地平均风力将逐渐增大至12级,阵风13-15级,并伴有强降水和强雷电,请有关单位和人员继续做好防范工作,各级各类学校继续停课。
  • “剑鱼”已加强为台风级 逐渐趋向于海南岛南部沿海

  • admin国内
  • 台风动态今年第13号台风“剑鱼”已于24日02时由强热带风暴级加强为台风级,02时其中心位于北纬17.6度、东经112.3度,也就是在距离海南省三亚市东偏南方向约305公里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35米/秒),七级风圈半径为200~22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为50~80公里,十二级风圈半径为30公里。
关键词不能为空